拖延癥(Procrastination),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癥總是表現(xiàn)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fā)展。拖延現(xiàn)象現(xiàn)已成為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當"拖延"已經(jīng)影響到情緒,如出現(xiàn)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癥"。拖延的基礎,實際上是對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說完成任務是走過一塊一人寬、十米長的厚木板,那么當它放在地面上時,幾乎人人都可以輕松地走過。但對結果的高期望則像是將這塊木板架到了兩座高樓間十層樓高的地方,于是我們會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敗或害怕成功,甚至不敢向前邁上一步。而deadline則是身后的一團火,當它離我們足夠近時,害怕被燒著的恐懼感戰(zhàn)勝了對掉下去的恐懼感,于是我們一下子沖了過去,在deadline前趕完了任務,盡管質(zhì)量很難說。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種deadline過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覺,而且拖延的結果有時反而挺好。這種時候,會在心里表揚自己很有"效率"。同時,長期這樣下來,盡管不愿承認,但潛意識里確實覺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時間成績卻平平,會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于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強化的拖延。
轉載請注明出處!本文地址:
http://m.ibju.cn/detail_4440.html